当重庆中山外国语学校何浩同学收到清华大学的录取信息后,不是沉浸在自我的狂喜中,而能够在喜悦中想到母校给母校书写信件,把真挚的爱和无尽的感恩浓浓诉说......
想起母校的一草一木,想起在母校生活的点点滴滴,想起母校的所有老师,并用细腻的文字来述说心中的真情。
为懂得感恩的何浩点赞,为何浩的父母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点赞,为中山外国语学校的所有老师和育人情怀点赞。
此去须怀报国志,不忘春风化雨情
――致母校和所有老师
尊敬的母校和所有老师:
光阴荏苒,我在中山外国语学校已度过了六年充实而有意义的时光。今天,我收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信息,有幸作为学校2019届众多毕业生中的一员,我非常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,此刻,我无以为报,唯有用一段真诚的文字来表达我的对学校和老师诚挚的谢意。回首往昔,高中生活,似在昨天。展望未来,大学已至,远行在即。
初时还未有察觉,离开了母校,才发现对母校的留恋是如此的深沉,留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,留恋老师的谆谆教导,留恋六年里的峥嵘岁月……这其中,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,有道不明的人生体会。带着不尽的怀念,我再次来到了母校,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,那么的亲切:一草一木,都牵动出绵绵不绝的回忆;一砖一瓦,都激起了内心深处的感动。我深深的沉醉在迷人的校园景色中,任思绪自由飞翔……
抚摸着学生宿舍的墙壁,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的回忆,欢声笑语、苦涩甜蜜……曾经在这里,一群满怀壮志的热血青年,多少次你追我赶、嬉笑怒骂;多少次起早贪黑、挑灯夜读;多少次夜不能寐、畅谈理想。而现在,看着熟悉的宿舍楼进出着陌生的身影,我怀念起我的同学,怀念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。感谢中山校,带给我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挚友;感谢我的同学挚友,六年间与我同舟共济。我们拥有着相同的理想,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。六年追梦,我们在学校老师的引导下,凝聚成了一个真正的集体,风雨同舟,一起向着梦想前行。
漫步在阳光书吧,这里的书籍琳琅满目,飘散着书卷油墨的清香,外物之味,久则可厌,读书之味,愈久愈深。感谢中山校,给我们开辟了一方学习的天地,让我们能在这样一方净土中,陶冶情操、磨练心性。
如今,新的教学楼即将完成,新的教学设施也即将完善,母校正在用新的气象为学生创造更宁静雅致的学习环境;正在用新的光辉来兑现她辅仁成德,为事致善的承诺。对此,虽然我们已经毕业,但仍然感到无比的自豪,因为我们的成长得益于母校的发展壮大;母校的成长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进步。我们愿同母校一起成长。
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,我再次想起了教导过我们的老师,初中时代的张老师、徐老师、李老师……高中时代的陈老师、朱老师、孙老师……还有母校的所有老师,感谢你们!
“一支粉笔,两袖清风,三尺讲台,四季晴雨……十分用心,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。”你们与粉笔同行,你们与讲台相伴,你们的良苦用心和滴滴汗水浇灌着我们的成长。你们不仅在课堂上深入浅出,教导我们在学习上融会贯通;在课外生活中对我们也呵护有加,让我们在道德和综合素质方面也都有了很大提高。对于我们来说,你们不仅是学习上的良师,也是生活中的益友。
正是因为你们的关怀,我们才顺利地度过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,尤其是高三那段特殊时期。曾记得,班主任陈老师早起晚归,伏案至深夜,每天办公室的灯光孤独地亮着,良久才熄灭;曾记得,语文朱老师,假期也不辞劳苦,悉心准备学习资料,每每都是厚厚一沓;曾记得,英语孙老师操心每个人的学习,细心分析,单独指导……正是有你们的存在,在外人看来枯燥的校园生活才变得截然不同——不再是那单调的铃声,无边的习题,而变成有滋有味的知识的积累与浸染。
今天,我能够梦圆清华,我还要诚挚地感谢曾校长、蒋校长、年级主任蒲部长和生涯规划中心的杨老师,若不是你们不辞辛劳,指导我们多元升学,我也不会通过自主招生进入清华大学,我的很多同学也不会通过自主招生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。
感谢老师,感谢中山校。你们的帮助我们暂时无以回报,只能将名字镌刻心中。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,刻在石碑上的名字未必传世,但铭刻在心的名字必定会得到我们的一世感念。普通的我们,歌声不美、画技不高、诗艺不精,只能在这纸上和心中留下我们的祝福和敬仰,愿您健康、快乐、平安!
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作为中山校的一员,我一定不辜负母校的期望,未来的清华之路,我将努力奋斗,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校。
惟愿中山外国语学校蓬勃发展,全体老师事业顺利。
此致
敬礼
何浩
©2004-2021 上海新纪元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沪ICP备2021008376号-1 |本站支持